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准确捕捉不法分子蛛丝马迹,再从虚拟世界还原到现实,固定证据,让犯罪嫌疑人无所遁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平凉市泾川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王建斌,练就了一身“硬”本领,凭着这身“硬”本领,他默默地在网络世界里,时时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宁。 “与其他警种的同事在辖区巡逻不同,我们在网络上巡逻时,似乎是漫无目标,大伙把这种巡逻称为‘盲搜’。”王建斌在这种看似漫无目标的“盲搜”中却往往会发现大目标。 2018年9月,王建斌像往常那样在网上“盲搜”时发现,有人通过互联网发布可以办理高校毕业证的信息。王建斌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为了了解具体情况,他趴在电脑前不“挪窝”,一条条分析、一遍遍排除,终于掌握了不法分子通过制作“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办理所谓可以上网查询的高校毕业证书的犯罪事实。经过进一步侦查,王建斌发现该网站已录入虚假学历信息18万余条,非法获利高达1000余万元。 鉴于案情重大,上下线盘根错节,涉案人员广布全国各地,公安部将此案列为部督案件挂牌督办。 2019年3月20日,王建斌带领专案组民警辗转河北、江苏等20多个省市,行程28.6万公里,成功将2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冻结涉案资金高达1084万元。至此,部督专案集中收网行动大获全胜。 “有人在聊天群内传播一些不合时宜的图片和视频”。在一次聊天中,朋友随意的一句话让王建斌产生了警觉。他立即行动,想方设法加入朋友所说的这个聊天群。 “群成员数达130余人,年龄约在19岁至28岁之间,群文件、群共享、群相册上传的文件大都为色情影像……”王建斌初步核查发现了这个聊天群的确有“猫腻”,但却一直无法准确掌握聊天群的组织者。 王建斌和同事夜以继日,归纳重点、提取线索,同时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轨迹分析。在不断梳理海量信息后,王建斌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群内多个共享影像的成员信息与温某高度吻合。根据这一线索,王建斌立即锁定嫌疑人位置,18天后,犯罪嫌疑人温某被抓获。 “网络战场的对抗,单枪匹马是行不通的,团队的整体战斗力需要每个成员都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多年来,王建斌坚持“以打带训”,在案件办理中攻克技术壁垒、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业务能力,探索制定了刑事案件合成作战业务流程图、治安案件及情报线索合成作战业务流程图、电信诈骗协查案件合成作战业务流程图等科学系统的工作运行机制,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 在锤炼技术的同时,王建斌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战法,将技术转换成实战成果,创新推出了“大网安+合成作战”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在全省得以推广。他所在的泾川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荣获“全省公安机关网络安全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荣誉称号。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4次,2022年被评为“甘肃省第六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据《甘肃日报》) (上接二版) 统一思想、提振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统一思想、科学防控、提振信心,找到杠杆的平衡点,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相信曙光就在前面”。 坚定信心、站稳脚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就在11天前,一支由浙江省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企业代表组成的队伍包机前往欧洲,巩固和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从东部沿海到内陆省市,多地外贸企业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掀起到海外“拓市场、寻商机”的热潮。 防疫和发展,天平的两端,都重若千钧。 疫情防控策略在调整的过程中,为有效遏制病毒扩散,一些地方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生产生活的暂时“停摆”,引起高度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确保社会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面对世纪疫情,中国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掌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的平稳有序。 坚持系统观念,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 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3年1月7日,为期40天的春运将正式启动。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返乡潮”将是一场严峻考验。 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2022年12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强调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方面工作。 接连印发“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检测方案等多个指导文件;多地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第一道防线;为患者提供开具治疗处方、送药上门、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做好相关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计降低重症、减少病亡;在城乡基层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治疗…… 这些天,河北省安平县组建了245支家庭巡诊小分队,覆盖当地230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 湖北组织开展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从2022年12月起,党员干部入户上门,为农村特困供养户等困难群体,解决就医用药问题。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为20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防疫物资“健康爱心包”。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扩充发热诊室,畅通渠道,加大药品采购,多地正努力构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防线,确保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2023年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并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 2023年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版防控方案倡导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整了传染源管理方式和检测策略,优化了重点环节防控,并明确在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优化防控举措,不断为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创造条件——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 2022年12月30日,起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线路全长2121公里的白浙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标志着中国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 连日来,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开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项目,这是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农业、乡村振兴、养老就业等多项2023年预算资金;多地发放文旅、零售、餐饮等消费券;多措并举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坚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防疫情、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和优化措施正接续落地,为2023年经济发展积蓄动能。 坚持精准施策,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路径—— 对拥有14亿多人的大国来说,平衡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并非易事。 2022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这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的,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下取得的。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明确提出“六个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在坚持中赢得战略主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有效扛过病毒最猖獗的艰难时期。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同疾病的斗争史。在与病毒对决的“持久战”中,不断提高科学认识,不断走向主动。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 2023年元旦期间,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多地复工复产速度加快,生活服务业有序恢复。 眼下,多地城区人流量、车流量明显增加;餐饮堂食陆续恢复,多个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回升,文旅市场显现复苏趋势……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3年新年贺词,字字温暖、句句恳切。 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也好,什么时候没有困难?只要14亿多中国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让我们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