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
芳草地 第835期 元宵节来临,我路过一商家,商家正现场推销元宵。销售区摆出了制元宵的机器。商家一边现场制作各式各味的元宵,一边招徕生意。我便想起儿时奶奶手工做的元宵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小,又不到上学的年龄。父亲在城市国营工厂上班,母亲则在附近打工。为了让父母亲安心工作,奶奶便主动承担了照顾我的生活起居的责任。可以说,我的童年是与奶奶在乡下度过的。 对于童年元宵节的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只有奶奶和我一起过元宵节。每逢元宵节,我都能品尝到奶奶亲手做的元宵,奶奶更习惯叫它汤圆坨坨。 元宵节一大早,奶奶就开始忙活起来。做好制作汤圆的准备工作。奶奶先将早就准备好的糯米从盆中取出来,放置在木头案板上,用她那长满老茧的手轻轻揉起来,再将白色的面粉洒在案板上,制成一个个小汤圆。做好半成品的小汤圆后,奶奶便开始在土灶台里生柴火,并将缸里的井水舀到灶台上的铁锅里,只等铁锅里的水烧开。 一会儿功夫,随着灶堂内的火焰越来越旺。铁锅里的水开始沸腾起来。奶奶便将汤圆慢慢地放入水中。为防止汤圆粘在一起,奶奶时不时用筷子将其分开。但是先沉入锅底的汤圆似乎不那么听话,时不时有汤圆不约而同地粘到一起。等汤圆渐渐地从锅底浮到水面。奶奶就知道汤圆已经熟了,可以起锅了。 当奶奶将煮好的汤圆起锅放到我的碗里时,顺便加几勺白糖。这时的我,早已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用筷子夹起一个来放进嘴里。奶奶见状,被火光映红的面容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忙说:“细孙,等凉了再吃,小心烫口!” 我忙将烫口的汤圆吐了出来,那个谗相,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可能是我从小酷爱甜食的缘故,奶奶做的汤圆坨坨,从今天审美角度来看,算不得好看。大小不一,甚至有好些粘在一起,变了形,根本不是圆圆的汤圆。从味道上讲,它是糯米做的,也没加什么其他调味的馅,仅仅是加了些白糖,汤稍微有些甜味。但童年的我,总是将一碗汤圆吃的干干净净,连汤也一滴不剩。奶奶总是问我,吃饱了没有,如果没吃饱,锅里还有。那时的我,当然不会跟奶奶客气,肯定是要吃得饱饱的。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便离开了奶奶,跟父母住进了城里。每到元宵节,我们家吃的汤圆都是母亲从商店里买的,汤圆里有各种各样的馅。最常见的是黑芝麻和花生馅儿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奶奶做的汤圆。 岁月流转间,近三十年过去了。这期间,奶奶早已离开了我们。在元宵之夜,我们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着各种馅的汤圆,感受到月圆人圆、家庭幸福美满。而我,会时常想起奶奶,想起奶奶手工做的原味汤圆,想起与奶奶一起度过的短暂而温暖的亲情时光…… 回忆间,思绪又回到现实中,于我而言,我深知,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无法再复制,生活中曾经遇见的一些美好的东西,不会再有。元宵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中华民族众多节日之一,其文化寓意是团圆、和谐和追求自由。对于我而言,那是一种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回顾和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