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石门口老百姓心中的孙爷——孙辅臣
◇洪庭瑞 訾晓辉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3年03月2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孙爷 孙辅臣


  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临潭县石门口的老百姓总不忘祭奠他们心中的恩人——“孙爷”。他的名字叫孙辅臣,汉族,临潭县石门乡石门口人,生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属猪。解放前在当地私塾读书,熟读诗文,为人忠厚,主持公道,在当地群众中有很高威信,还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解放前曾任石门乡副乡长,解放后任乡长,1953年调任临潭县建设科水利专干,1968年退休,1975年去世,享年75岁。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职人员为什么在老百姓心中有崇高的威信呢?
一、石门哗变,保护红军
  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长征从甘南草地出来,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十师于9月19日、24日分别攻下新城和旧城,在新城建立了临潭县苏维埃政府。
  范云山在成立大会上选为抗日义勇军大队长,下属5个中队500人,决定先在各地训练,后在石门口集中整训。在此期间,孙辅臣主动腾房让红军居住。这时有义勇军成员薛振华等人哗变,薛勾结岷县北乡民团部分成员于农历八月中旬的一天夜里,越墙侵入红军政工人员住处,盗取枪支,并杀害了在孙辅臣家中居住的王月合等5名红军。继而包围了周干民(红四方面军某部部长、后任西藏军区参谋长)和范云山的住处。周干民、范云山与敌搏斗、突围而出,在孙辅臣引领下从元华沟逃脱,至新城红军总部。范云山在鲁大昌“办善后”进驻临潭,于第二年端阳节被杀害。
  孙辅臣从此不提此事。直到1949年解放后,他任石门乡乡长时,才组织群众给五位烈士树碑,后来范云山追认为烈士,子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安排。但孙辅臣从未申报个人事迹,也未得到任何安排或照顾,还损失了一位亲人。
二、带领民众,抗粮抗款
  1943年3月,甘南爆发了农民起义。3月28日,汉、藏、土各族农民3000多人,在临潭县冶力关泉滩举行了起义誓师大会,宣布肋巴佛为总司令,下编两个师,势不可挡。3月30日攻下临潭新城,杀了县长徐文英、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赵庭栋,打开监狱释放囚犯,开仓济贫,百姓迎接义军,后来在陇南受阻,起义失败。
  6月,国民党政府成立清乡委员会,第三组清乡主任是新城兵痞余一民,负责铁城、石门两乡,任命丁家山傅西园为伪乡长,傅为人奸诈,贪得无厌,想乘清乡之机,横征暴敛,大发横财,不料孙辅臣、豆巨川等当地知名人士带领民众抗粮抗款,“宁锥麻鞋不上粮”,甚至多次文攻武围,仍有发生暴乱之事,惶惶不可终日的国民党县政府派员调查,孙辅臣、豆巨川等群众代表据理力争,并告傅西园身为乡长,累出布告,错白字满篇,“希”“布”不分。调查人无言答对,只好上报免职,傅偷偷溜走。在广大群众的要求下,任命孙辅臣为石门乡副乡长,帮助协调骚乱善后工作。
三、迎接解放,一心为公
  1949年7月,毗邻会川县解放后,石门乡乡长眼看大势不稳逃跑了,我党地下组织和副乡长孙辅臣承担了动员群众支援前线部队解放兰州的义务,8月26日兰州解放后,又发动群众组织运输队和担架,支援解放四川等大西南的任务。
  要组织群众给解放军运输粮草,当时我(洪庭瑞)也积极报名,拉着自家的毛驴,驮上自家的粮食到岷县、临洮、兰州西果园运送面粉。当我们从临洮到岷县的路上运输粮草后回临潭家乡时,听到兰州已经解放了,人们奔走转告,欢呼雀跃。
  1949年10月,雄鸡一唱天下白。临潭县召开各族各界代表大会成立了县政府,任命孙辅臣为石门乡乡长,负责征购粮食、捐款和动员志愿军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生产救济等。1952年土改后,组织上调孙辅臣去县人民政府建设科专搞水利工作。
四、发动群众,兴修水利
  临潭县石门乡是有名的穷乡,解放前全村30多户人家,多数妇女靠“跑磨道”(即讨面)、男子靠砍柴烧炭度日。石门沟壑纵横,是十年九旱、十室九空的地方,看到滚滚洮河水从地边流过,却与地里枯苗无缘,石门沟的河水能打转两盘水磨,却浇不到地里,孙辅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同本村群众商量提出要修水渠,老人们说那是画饼充饥。大家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力气修水渠。经过耐心说服、反复酝酿,大家齐心动工,修了一段时间,大家没粮吃了,他就偷偷把自家的面粉拿出贴补,时间长了,家里人有意见,他就以借的名义。遇到石山,他的三弟是枪手,经常打猎,能自制火药,帮助披荆斩棘,炸山开渠。经过两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修出了一条全长1300米可灌210亩的水渠,成为临潭县历史上第一条水渠工程。从此让石门口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石门口的妇女也结束了“跑磨道”(即讨面)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临潭县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大搞水利建设。孙辅臣参加了一系列水利工程,付出了全部心血。从1955年开始,打井解决人畜饮水,兴修水渠提灌塘坝建设到水库,他亲自参加的陈旗乡的磨沟河堤、谢家坪河堤、韩旗河堤、马家浪河堤、唐旗河堤和术布乡的牙关河堤等,参加自流水渠道的有惠家庄水渠、总寨水渠、磨沟水渠、陈旗水渠、术布水渠等,特别是总寨水渠原是州县设计勘查测量,全长12公里,设计流量2立方米/秒。孙辅臣三年吃住在工地上,不回家,不回机关,同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兴修水渠的丰富经验,解决了许多年轻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难题,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五、为民造福,百姓爱戴
  1968年,全国各地都在搞文化大革命,正值夺权、武斗高潮,临潭也不例外,各地水渠工程,下马的下马,停工的停工,孙辅臣只好背上行李回家了。乡亲们知道工程搞不成了,劝他好好休息,什么也不要管了。可当地的造反派照样放不过他,说孙辅臣是“伪乡长、漏网的富农分子”,今天要批斗,明天要交代问题,广大群众明明知道孙辅臣是大好人,大半辈子给群众办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不能恩将仇报。他们以贫下中农组织的名义几次冲进批斗会,救出来加以保护,并声明谁再批斗孙辅臣,必须经过贫下中农组织批准,这样使孙辅臣在“文革”中过了关。
  1975年2月孙辅臣在家去世了。他的遗体静静地躺在破旧的草房里,身上盖一块白布。因为当时“文革”还未结束,人们不敢按旧俗祭奠,加之当时大家生活很困难,有的群众来灵前烧几张纸,有的拿一点馍馍敬献,有的啥也不拿,帮扶灵柩往坟茔送葬。
  就这样,当地老百姓怀着最真挚纯朴的感情送走了投身革命解放,为乡亲兴修水利,干了一辈子好事的“孙爷”——孙辅臣。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