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牧民贡保勒知的心愿——
草场更绿 牛羊更肥 牧民更富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3年06月0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别墅 夏饱 秋肥 冬瘦 春亡


  记者 苗娟娟 王丽 马云

  今年4月8日至9日,“国际草原与牧民年”分会场报告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碌曲县牧民贡保勒知作为特邀嘉宾,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碌曲县“十户联产”抱团发展模式。该模式推进了牧业改革,以高质量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建成了一批畜牧业生产适度规模化、养殖标准科学化、经营销售市场化、生产设施规范化、管理服务经常化的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兼顾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生活提高、生产发展、生态改善“三生共赢”。
  草原上,牧民放牧牛羊,草原育肥牛羊,牛羊出栏换取收入,这是多年沿袭下来的生存法则。然而,草原并不会因为多养畜而生长更多的饲草,载畜过量会使草原质量更差、饲草产量更低,进而加剧草畜矛盾。这一难题困扰了牧民贡保勒知很多年。
  早在2014年,贡保勒知带领拉仁关乡唐科村11户牧户成立了繁育养殖合作社,还搞起了饲草料加工销售。当时,股东在自家牧场放牧的同时兼顾合作社的运转,合作社的牛羊在11户股东的草山上轮牧,由于管理技术的不成熟加上入股资金的不足,致使合作社效益低下,甚至亏损。
  生态要保护、生产要发展。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双赢?
  2020年,碌曲县探索推出“十户联产”抱团发展的现代畜牧产业生产模式,打破传统天然放牧的做法,加快草原畜牧业由生产粗放型、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产羔数和犊牛存活率,降低草地载畜量,减缓草地退化,推动牧业改革,增加牧民收入。
  “十户联产”抱团发展模式的推广犹如寒冬里的一缕春风,为困境中的贡保勒知带来了希望。
  按照“十户联产”模式,以牧民自愿为原则,以草畜实现平衡、生产资料入股、产业计划一致、户户参与生产、管理规范有序为前提,贡保勒知把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7户社员的草场划分为三个等级,再根据草场面积,折合为入股资金;7户社员按草场面积入股良种牦牛58头;每户固定2名壮劳力在合作社常年从事管理、放牧、饲草料和畜产品加工等工作,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原来是每家每户放牧,费人费力。现在把牲畜集中起来,统一放牧的人员减少了,其他的劳动力可以从事餐饮、旅游等产业,还可以外出打工。草场入股收益、养殖收入,加上务工收入,我们的收入渠道增多了。”贡保勒知说。
  通过现代畜牧业的科学管理方式,合作社的种公牛、基础母牛不断提质增效,品质改良效果逐步显现。2022年,合作社进一步加大了牦牛良种培育、短期育肥等出栏周转力度,年底牛存栏达到了627头,实现纯利润163.7万余元。合作社成员家庭年分红最高达20.5万元,最低分红达到了13.7万元,比上年度平均每户增长了2.5万元。
  “牦牛住进干净温暖的养殖大棚,就像住进了‘别墅’,如今,实现了科学管理、育种改良、疫病防治,既缩短了育肥时间,也打破了传统的‘夏饱、秋肥、冬瘦、春亡’的恶性循环,草场更绿了,牛羊更肥了,牧民更富了。”贡保勒知的心愿实现了。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