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又见梨花开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3年06月1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陈素花


  ◎陈素花

  无意中,刷到《舟曲旅游》拍的视频,里面有故乡古梨树的画面,如诗如画,我不禁多看了几遍,美丽的画面在脑海中定格。
  春天来了,日暖风轻,梨花如雪,颜色淡雅清幽,美丽迷人。不同形状的古梨树在风中摇曳,树下是金色的油菜花,碧绿的麦田,如一条黄绿交织的地毯铺展在遥遥相望的两山脚,中间一条新修的公路和白龙江逶迤而行,奔向远方。河边杨柳依依,桃花灼灼。真是“桃红柳绿菜花黄,龙江两岸风景好!”远处,红色琉璃瓦屋顶、橘黄色墙体的房屋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精致典雅。远山含黛,碧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若有若无的薄云,柔和又美好。有才情的小编不忘配上陆游诗一首《梨花》“嘉陵江色嫩如蓝,风集山光照马衔。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楚到城南。”我看得心生热念,就想飞一般的回到故乡,徜徉在这诗画一般的美景中,感受故乡独特的魅力。
  有一天,我回到了故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邻居家那棵古梨树,远远看去,就像一把雪白的大伞 ,只见花朵不见绿叶,几枝树干调皮地探到我家厨房的围墙上过来,和院中的枣树遥遥相望。我连忙爬上屋顶,感受这灿烂的春天,感受这熟悉的梨花,真是“春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棵古老的梨树从我记事起就有,我在梨树前照过相,吃过梨花,捡起花瓣制造过梨花雨,坐在梨树下玩过纸牌、捡过石子,吃过中秋节时香甜绵软的黄梨,也啃过五六月时酸涩粗粝的青梨,踢过用梨树叶做成的毽子,生气时在梨树下静静地发呆、悄悄地哭……这棵梨树承载着我的喜怒哀乐,陪伴着我成长。如今,在临近清明节的这一天,春雨纷飞,梨花带雨,老梨树知我心懂我意,陪我寄托哀思,又伴我开启春天的新篇章。
  梨树在故乡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是故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梨树最多的地方就数河对岸那片果园了。那是公社时期的果园,属村里集体所有,种的是本土的梨树、苹果树和柿树,在中秋节左右,每家每户按人头领取水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最普通的苹果和梨就是吸引小朋友的美味,我背着背篼,跨过钢丝软木桥,排队领取,如果多发一个梨或苹果,我都要高兴半天。随着社会的的发展,梨和苹果不再是香饽饽,苹果树也干枯消失,只留下梨树和柿树依然生命力旺盛,坚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春天梨花开遍,默默芬芳着静静的村庄。秋天,亮丽的柿红与蓝天平分秋色。
  如今,故乡的美不只是梨花了。
  走在大街小巷,街道干净整洁,砖瓦房古朴典雅,几座别墅气派亮堂,庭院整洁雅致,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燕子在屋檐下呢喃,勤劳的主妇在菜园点瓜种豆,老太太在温暖的阳光下听依偎在脚下的花猫“咕嘟咕嘟”念经,男主人在屋檐下喝茶、辅导孩子功课,调皮的阳光透过院中大枣树,地面上斑斑驳驳,好像在地上作画。阳光温暖,日子安闲,岁月静好,“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为回家的孩子谱写了一首美好的赞歌。
  我想故乡漂亮的梨花一定让到处采风的记者心动了,才扛起摄像机站在不同地方,不同角度把的梨花当做主角来拍,一景一画,一诗一醉,让人心动让人遐想。把故乡的美景展示给世人,让默默无闻的故乡一展风采。那些细细赏花的游客,在不停地摆姿势拍照,这些爱花人成为这幅乡村画卷中一道美丽的景致,这些美丽的花儿,不只是一场盛大的花事,更是一场不负春光的农事,是记忆深处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情。
  记者的停留是短暂的,摄像机的镜头是有限的,而故乡的美和活力是无限的,在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和麦苗中,梨花的美是独特的,它是故乡春天的灵气所在,是故乡人民心中最灿烂的记忆,有美丽迷人,有烟火可亲;有源远流长,有未来可期。还有一份岁月的沉淀与人生的感悟,多了一份厚重感。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