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雪
去卓尼县城,公路沿线有个小山村,村庄依山临水,古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灿若云霞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中间。村庄不大,但十分美丽,各种健身器材在广场边上井然有序、一字排开,左右两端各有一座游廊,可以供村民们休憩和纳凉。广场两边各有一条坡道通向山脚下的人家,屋后苍翠的松柏显得古朴雅致,菜地里一畦畦韭菜,大葱、水萝卜,油麦菜、充满生机、欣欣向荣。 这个美丽宜居,风光优美的小村庄,十几年前还是一个交通极不方便,处处残垣断壁,巷道泥泞肮脏的破村落。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说,那时候就是河沟里的一个小村子,村里人出远门就得向北逆流而上,走十里路才能到马路边上。小河一会湾到了左一会湾到了右,河上连一座简易的桥都没有,过路的人都是一路走一路寻合适的石头垫在河里,踩着石头,跳过河,别提有多吃力了。有人打工回家,行李一多,那就更吃力,他们先从马路边下车,住到镇上的亲戚家,再想办法捎话给家里人,让赶着牲口来接。现在二级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别提有多方便。家家户户有电动车,甚至是小汽车,去镇上或县城都只要十几分钟,孩子们在县城上学,再也不用租房子陪读了。 村里的赵家老爷爷每天东方泛鱼肚白就起床了,老人家漱洗完毕就给炉子生火,炉膛里火苗轰隆隆往上窜时,茶壶里的半壶水也就沸腾了。他给自己泡上一杯茶,从灶间的大锅里取出几块馍馍,再从碗柜里拿出两包牛奶,搁在茶壶里,就去叫睡在堂屋炕上的两个孙子了。被爷爷摇醒的两个孩子用手揉着惺忪的睡眼,歪着头仰看着站在床沿边的爷爷。这时赵家老爷爷催促道“赶紧起床,早饭都热好了,吃完抓紧上学去!”两个孙子在爷爷的催促声中抓过旁边的校服兜头就往身上套。 把孙子们送到学校,赵家爷爷会沿公路查看有没有垃圾,或乱堆乱放的石头砖块。赵家爷爷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老人家年轻时村子里交通不便,老伴在生儿子时难产去世了,儿子生出来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听力障碍,说话要趴在孩子耳边才能听见。赵家老爷爷考虑到再给儿子找个后妈,万一人家嫌弃自己残疾的儿子,那儿子就太可怜了,因此老爷爷一个人含辛茹苦,既当爹又当妈地把儿子拉扯大。在亲戚们的帮助下给儿子娶了媳妇,但儿媳过门先后生下两个孙子后,又嫌弃丈夫耳聋没本事,过不上她想要的那种好日子,就狠心撇下两个年幼的儿子跟着别人跑了。 十几年了,孩子们慢慢长大,又懂事又争气,两个孙子在班级里学习都是名列前茅,赵爷爷每天趁早上送完孩子们返回时,把捡拾马路边上垃圾的任务完成,下午还得去地里转转,看看野鸡有没有偷吃庄稼?没有出来的秧苗要不要再补种?这些农事他已经烂熟于心。这些年来,老人家的身影要么在路边捡拾垃圾清扫马路,要么在地头默默耕耘辛勤劳作。赵家爷爷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但你从老人家的眼睛里依然能够看到慈祥温和的光亮,仿佛所有的苦难都跟他无关。 村子离县城特别近,所以这段路也特别关键,因为一路上都是政府打造的美丽新农村,各村的房屋围墙都是新刷的,有的墙上还画上了美丽的风景画,路边绿化带里种满了柳树、桃树、梨树,赵爷爷感恩政府给他家的特殊照顾,工作做的特别细致,村民们赞口不绝。马路周边越来越干净了,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柳树的新绿、桃花的娇艳、梨花的淡雅、以及麦田里的青翠,让人心旷神怡! 小山村前面的山上和后面的山上都新种了好多的松树,一排排一列列井然有序。围绕着小山村的前后两座山都是县政府干部们的植树造林点,这么多年下来好多松树树干都有碗口那么粗了。村里的老人们说,以前这前后两片树林密的很,参天的古树,丛生的荆棘和灌木,人们进入山林都没有下脚的地方。老人们也说,自从封山育林政策实施以来,树林里的动物们也多了起来,这里又成了诸多动物的乐园。当清晨第一缕晨曦染红整个村庄时,我们会被无数清脆的鸟鸣声叫醒。山上的野鸡、野兔、四不像有时还会来庄稼地里觅食。有的老人笑笑说:“有的庄稼就是喂养这些小生灵的呀。”如今山上的野生动物,村子里的狗、猫、林间的山雀她们都是一家,人们保护好了动物们的家园也就是保护好了自己的家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才是生态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美样貌。 清晨,站在小山村的坡顶上,驻足观望,远处山峰间缭绕的薄雾,好像给山峰拉上了一层面纱,太阳一出来,山峰才露出了黛青色的真面目。坡底下的一家院落清晰的映入眼帘,干净明亮的玻璃暖廊里两根立柱有一个孩子的怀抱那么粗,木格子窗户似乎与别家有些不同,整个院子里铺满了实木地板,明亮大气,翠绿的一排排冬青树摆在各房间的门口,每个房间的桌子上同时还摆着一捧这时节开的正好的丁香花,那是这座小村庄唯一的一家农家乐,农家乐的女主人们已经不停的穿梭在各房间里打扫卫生,给所有的暖水壶灌满水,把到处的家什擦的一尘不染,她们走路时脚步轻快、脸微微向上仰着,显得神采奕奕。 经过小村庄通往县城的二级公路是十几年前修建的,三年前高速公路又动工了,还是从家门前经过,以前祖祖辈辈想要挣钱就得出远门,现在村民们在自己家门口也能挣到钱,这是所有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村民们在家门口不仅可以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老人孩子们再也不用独自留守在家,真正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一家人和和美美,实现了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