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潭讯 (记者 张彩霞) 近年来,临潭流顺镇立足发展实际,精准定位、精心谋划,坚持把养殖业作为强农富农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来培育,努力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我们村里几乎家家都在养牛,我家养牛也养了很多年了,以前大家养牛都是各搭各的棚、各修各的圈。去年政府给我们统一修建了养殖棚和储草棚,现在我家棚里大大小小养了28头牛,原来的棚最多能养三四头,现在地方大了也整齐了,比起原来确实好了很多。”流顺镇红山村冶亥牙说起现在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流顺镇丁家堡村大部分农户常年都以养殖业为主,具有良好的发展养殖产业基础,但都是散户养殖,养殖成本高,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也不理想。为了让养殖产业释放最大效应,流顺镇积极争取资金,加快推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争取资金118.015万元,扶持养牛户修建标准化暖棚圈舍23座1753平米,修建储草棚23座720平米;2023年争取资金103.5万元,扶持条件成熟的养殖户继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扩建养殖棚1500平米、储草棚450平米。通过一系列硬招、实招,为红山村养牛户提供“硬核”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分散养殖造成的“脏、乱、差”问题,推动传统散养向设施精养有序转变。 丁家堡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党员示范户+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引进西门塔尔等改良品种基础乳牛,重点培育发展养殖5头以上基础户23户,10头以上示范户7户,20头以上标兵户4户,基础母牛比重达到40%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6%以上,实现了良好示范带动辐射效果。目前全村肉牛养殖户达26户,牛存栏量达到290余头;年底预计牛饲养量达350余头,户均基础母牛存栏4头以上,年出栏80余头,户均年收入可达到4.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