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江
我与《甘南日报》的结缘,说起来有些偶然—— 2011年夏,我们一家三口商议,要利用儿子暑假之机,找个红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去看看,感受一番红色文化的熏陶。当时备选了好几个地方,却一直举棋不定。有一天,单位司机小张师傅开车拉着我外出开会,后座上有一张旧的《甘南日报》,我随手翻阅起来,竟被其中描写迭部县亮点的文章吸引住。小张解释说,这张报纸是去甘南出差时带回来的。你感兴趣,就拿去看吧。 回到家,我展开报纸,跟妻子和儿子建议,我们去迭部吧,那儿不仅风光好,而且还有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很多革命遗址。一家人就此统一意见,去了迭部县。迭部是一座清静、秀美的县城,古称“叠州”,藏语是“大拇指”的意思。山水的皱褶之间蔓生着令人陶醉的诗意,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更是令人感奋,有人把它比喻为镶嵌在陇原大地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玉。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游览了九龙峡、扎尕那、腊子口、姑麻湖、尖尼沟、白龙江、措美峰、白古寺等景点,参观拜谒了茨日那毛泽东旧居、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归来后,妻子和儿子连连感叹不虚此行,我亦有所感悟,写下了一组题为《迭部走笔》的诗歌作品,发表在迭部县文联主办的《腊子口》2012年(下)那期杂志上。 由此,我的心底播下了对《甘南日报》眷爱的种子,并开始坚持关注和阅读它发布的电子版内容。2022年7月间,为参加《甘南日报》举办的“我们这十年·蝶变之美”征文活动,我根据阅读过的资料进行挖掘、构思和整理,写出了《甘南:乡村诗篇》组诗。在这组诗歌作品中,我一共写了甘南州的四个村庄,它们分别是:迭部县电尕镇谢协村、达拉乡高吉村、旺藏镇旺藏村和舟曲县巴藏镇各皂坝村。通过《甘南日报》这条渠道,四个村庄都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写作过程中,我再次到网上去查阅《甘南日报》对“美丽乡村”的报道亮点,从而对写作这四个村庄有了更为清晰的轮廓与脉络。 在我的心目中,我从《甘南日报》认识的谢协村,它的“过往的那些岁月,积攒成一沓锈迹斑斑的记忆/接续到眼前,鸟语花香将它打磨/泛出熠熠生辉的光泽”。这个村落“对今天的书写/对明天的构思,成为适宜入诗入画的内容”,我对“美丽乡村”进行唱诵的渴望也由此变得不可遏止。有着红色印记的高吉村,是引人神往的“在幽静的民宿歇脚,推窗——山色如黛/谛听——鸟声入心/裁剪一脉清风,恰好可以用作/一首新诗的韵律”。“梦游”这个村庄时,我甚至生发出这样一种幻觉:“一只走走停停的瓢虫/沿着一根草杆,向俯在草尖上的天空攀援/从山岗之上采来几枚星星/嵌入寥廓的梦乡”。560余亩苹果树的种植与分布,为旺藏村铺展开意境明媚的风景,想象着乡亲们收获的情境,当时我的笔下流淌出这样的诗句:“采摘红苹果的果篮内/一颗颗表达幸福的词语,不言而喻”。对于各皂坝村,我想,那“一块块纯朴的石头,是各皂坝村的另一个名字/静静地垒砌、展示在那儿/错落有致的石头建筑,将我的想象剪贴/供梦想轻轻铺展”…… 我的内心十分感谢《甘南日报》的编辑老师,虽然我们彼此至今仍不相识,但经过他们的精心修改与润色,《甘南:乡村诗篇》于2022年8月29日以全新、丰满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迭部走笔》的那首《在俄界》中,我写有这样一小段文字:“今天,我沿着蜿蜒的诗意走来/隐约听到当年林中集会上的声音/徐徐舒展成一帧/魅力无限的风景”。《甘南日报》把一个又一个简单而丰盈的日子连缀起来,让我们从中感受和触摸到甘南这片热土催人奋进的气韵与脉息,它不就是逶迤在我们心中的一道充满魅力的风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