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名: 苏幕遮,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原为大曲,后摘“遍”流行,用为词牌。《苏幕遮》,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唐代自龟兹传入。唐张说《苏摩遮》诗之一:“《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鬍)。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称:“泼汉胡戏……经龟兹传入长安。舞者骏马胡服,鼓舞跳跃,以水相泼。唐时又称此舞为苏莫遮,因之乐曲也称苏莫遮曲。”《苏幕遮》曲得名于歌舞者所着的一种民族服饰,可能是帽子或头巾。《宋史·外国传六》载高昌风俗:“俗多骑射,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引近人说:“苏幕遮为波斯语之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 北宋周邦彦词有“鬓云松,眉叶聚”句,又称《鬓云松》。 例词: 苏幕遮·怀旧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声律: 1.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七句。 2.押仄声韵,上阕押“地、翠、水、外”四仄韵,下阕押“思、睡、倚、泪”四仄韵。 3.《钦定词谱》卷十四以此词为正体。 (摘自《常见词牌100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