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内,遮阳网下一排排塑料大棚里,一只只肉嘟嘟、黑绒绒的木耳像一朵朵小花绽放在菌棒上,放眼望去,长势喜人,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菌香。 漳县黑木耳因肉厚、味甘深受市场青睐。近年来,漳县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这一发展目标,依托漳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着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而持续的内生动力,助力群众走上致富路。 家住三岔镇三岔村的朱红梅如今已变成家门口的“上班族”。自产业园建成以后,朱红梅就一直在产业园内务工,每天不仅可以挣到10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真正实现了持家创收两不误。在三岔镇产业园,像朱红梅这样变成“产业工人”的长期务工群众有60多名,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不仅如此,产业园还吸纳季节性务工群众200余人。 短短几年,木耳产业已经从漳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众产业成长为带农富农的支柱产业。“木耳作为一种高产、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们的销路稳定,不愁卖不出去。”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张红芳信心满满地说。 同时,三岔镇产业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生产、管理、销售,采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及入股分红等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已吸纳附近100余户农户入股资金100万元,户均年实现分红800元;依托土地流转带动农户110余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产业园不仅带动群众实现直接增收,还推动5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三岔镇副镇长蔡树科说。 三岔镇产业园仅仅是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一个缩影。漳县加快打造“连乡成片”“集群成链”“抱团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设施改造、新建生产线等方式,扩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增加菌棒菌种生产、完善食用菌精深加工链条。 “下一步,漳县将继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持续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布局,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全县乡村振兴发展夯实基础,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县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斌说。 (据每日甘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