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临潭县冶力关镇整洁的水泥路上,道路两侧随处可见花卉、林木和点缀其中的石磨、石桌、石凳等“老物件”,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貌。 近年来,甘南州按照“经济发展小康美、山清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进步乡风美、和谐法治社会美、朝气蓬勃健康美、成风化人心灵美”的创建标准,坚持长远谋划、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品位、因村因情施策,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2341个,覆盖全州80%的自然村,成为全国涉藏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被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成功典型在全国宣传推广。 穿行在甘南,但见一步一景,一村一韵,这些美丽乡村各显特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走进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白墙青瓦的农家四合院、小桥流水、特色巷道等完美组合的乡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楼亭、墙画、乡村舞台、文体广场等设施样样俱全;药材种植、畜牧养殖、农家乐孕育着新的希望…… 庙花山村依托冶力关大景区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确立了以乡村旅游为引领,劳务、牛羊养殖、育苗、中药材产业为支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村子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了“花芦”民俗旅游品牌,成立了冶海马队公司,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已经走上了幸福的小康之路。 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管理民主”为总要求,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核心,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扩大银行贷款、强化社会帮扶、鼓励群众自筹,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特色产业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等五大类型美丽乡村,重点实施了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农牧村“七改”及公厕标准化建设、巷道硬化及道路排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垃圾污水处理等15个方面的项目,在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释放出巨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迭部县利用白龙江两岸的土地资源,气候优势,在旺藏、亚日、益高、希布谷、拜藏等河谷地带破除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并先后到天水、静宁苹果产业发展成熟的地方学习取经,壮大苹果产业,扩大增收渠道,让群众富起来。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甘南州从实际出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绿色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甘南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迈进,有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甘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开创了乡村振兴的崭新局面。 旺藏村将全村130余户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1200余亩种植苹果,配套建成500吨位苹果保鲜库和水泊沟苹果销售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 迭部蕨麻猪、舟曲从岭藏鸡、玛曲欧拉藏羊……甘南州聚焦农民增收这个根本,依托龙头企业带销、宣传推介展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等模式,让更多甘南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产业扶贫转变为产业振兴,使其走上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一条让老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之路:建设100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0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10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近年来,甘南州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全省、全国叫响了“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旅游品牌。旅游业已成为甘南发展地方生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致富产业”。甘南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入选《2020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迭部县电尕镇谢协村、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人居环境美起来,口袋鼓起来,聚居区靓起来。小康路上,美丽乡村建设让甘南农牧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好的生活,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全州呈现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