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淑兰 马玉洁
行走甘南,处处是农牧业发展的滚滚热潮,放眼看到的是生态产业的风生水起;全域洋溢着牦牛产业崛起的蓬勃态势。 近年来,我州依托资源优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转变甘南牦牛产业发展方式,着力完善牦牛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牦牛产品销售增长,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有力推动了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青藏高原共有牦牛1600多万头,其中甘南州内有牦牛120多万头,约占全国牦牛总数的7.5%。通过科学养殖、打造产业链,“高原之舟”逐渐成为当地的增收“法宝”。 从精细化到品牌化 近年来,我州把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作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和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务实之举,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街接的有力抓手,以构建良种化繁育体系、集约化养殖体系、精细化加工体系、系列化标准体系、品牌化营销体系、配套化保障体系为核心,努力把甘南打造成青藏高原牦牛高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推动甘南牦牛产品成为全国知名、行业居首和市场畅销的高端品牌,把牦牛产业培育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实现牦牛资源大州向牦牛产业强州转变。 目前全州畜牧业上游饲草加工经营龙头企业4家,交易市场1家;中游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华羚、燎原等4家,肉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安多、昌翔等6家,绒加工龙头企业1家;下游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加工企业16家。 据悉,全州实施牦牛生鲜乳冷链物流及加工项目、甘南高原草地优质牦牛藏羊肉冷链库等55个专项债券项目,累计发行专项债券8.44亿元,有效夯实了牦牛产品仓储流通基础。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培育,安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燎原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雪顿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据统计,2022年全州存栏各类牲畜269.08万头(只),其中牦牛120万头,藏羊128万只,出栏各类牲畜195.46万头只,肉奶产量达17.67万吨,占全省肉奶产量的11.4%。2022年全州畜牧业增加值达31亿元,占全州农牧业增加值的70%。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3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比达33%,较上年增长7.3%。 我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以来,基础建设抓示范、政策支撑强投入、企业改造提效能、产销对接扩平台、科技赋能拓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特色品牌走俏市场,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农牧民群众产业收入持续增长。 从草地到餐桌 甘南草地资源丰富,具有无污染、原生态独特性,是理想的有机畜牧生产区域,草原总面积为4084万亩,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有着“亚洲一号天然草场”之称,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也为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牦牛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生态环境中将野牦牛长期驯化、饲养、选育而成的,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尤其是牦牛肉和牦牛乳,富含免疫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细胞活力的显著作用,是极其珍贵、极富营养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开发前景。 以前,牦牛肉和牦牛乳是牧民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一种食物,牦牛的皮、毛也被做成避寒的帐篷和华丽的衣物。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牦牛肉的接触较少,认知度较低。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文化和结构优化改善,以牦牛肉为主的高档肉制品需求增加。随着网络、交通逐渐完善,牦牛肉逐渐突破地域局限,进入到大众视野,极受消费者青睐。 据了解,甘南州投入资金450万元,建设甘南州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中心,建成天津市和平区舟曲农特产品体验馆、兰州市甘南特色农产品品鉴体验及销售中心、舟曲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扎尕那农产品馆、冶力关农产品馆、卓尼县农产品馆,加强现场品鉴和线下销售推介。对接农行、邮政、电信、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华保险、昆仑燃气等国有企业电商平台和销售网点,向全国推介甘南牦牛高端肉品。 我州坚持高位谋划,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聚焦良种化繁育、集约化养殖、精细化加工、系列化标挂、品牌化营销、配套化保障六大体系建设,统筹中长期规划和阶段性任务,谋划布局百万头肉牛养殖、牦牛良种繁育、犏牛繁育和娟姗犏雌牛养殖、饲草种植基地等产业带,构建多元互补、优势突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发展模式,推动甘南牦牛“从草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精品化、品牌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从无证到有证 近年来,甘南州统筹黄河上游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探索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打造了甘南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牧场大数据管理平台,率先推动绿色畜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积极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牦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支撑。随着我州牦牛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智慧养殖平台的完善,农牧户养殖的牦牛逐渐实现了“上网”“上云”,让每一头牦牛拥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和生长过程的“电子档案”信息,实现了“一牛一证”的数据标准溯源体系。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