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雪域之思与甘南情
——黑小白诗作中的地理情感共鸣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4年01月3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人情


  ◇王凌志

  
  黑小白的诗作承载着一种对日常事物深沉的情感,正是从那些不经意间的生活瞬间中捕捉到的美好与触动。这其中,深藏着他的故乡——甘南所独有的“雪域之思”。穆旦认为,诗歌一旦与生活保持了距离,作品便失去了灵魂。黑小白的作品,紧扣日常叙事,能够给读者带来既真实又亲切的感受。他的文字,毫无雕饰的情感细腻描绘,总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
  他的诗作习惯借由自然景观与日常生活片段,细腻地雕琢出内心的思绪。譬如在《落日》中,他写到:“我看着落日/一点一点,被夜拖曳到青山背后/像身不由己的我们,被时光牵引着”。每次看落日的生活场景,似乎总能看到那个落日西山的自己。甘南的日出日落,是时光的真实印记,也承载了诗人对时间与记忆的沉思。爱德华·扬格曾说,写作是命运不济者的甘露。诗人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捕捉,看似在目睹落日下山,实则探寻那个正积聚勇气,迎接朝阳的自己。这样的内心独白,能够让人从诗作感受到诗人在日常写作中提炼出的那一份治愈自己的“甘露”——那些能触动读者,带来共鸣的真实体验。

  黑小白的诗歌,似乎总离不开“雪”的元素。或许是割舍不掉从小生长的故土,甘南的雪,不仅是他成长的烙印,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思念与寄托。如他所写:“每次目睹落日的离去/我都会在夜里盼望一场飞雪或大雨/想让心底的悲伤隐藏得更加深沉”(《落日》片段)。诗中的雪,象征着对大地、时光和生命的反思,是对甘南这片雪域的情感追溯。守候在甘南的雪,亦或是小白笔名的由来,白似雪,雪如甘南,甘南的雪飘落进诗里行间,化作一种柔情的思念。
  如黑小白在创作谈中表示,甘南不仅是成长之地,更是灵感之源。他的诗作中经常会出现甘南的元素,如《把湖泊装进心里》:“雪并未落完/冶海还在冰中沉睡”。其中,诗中的冶海不仅是甘南的地理标志,也是诗人从少年到成年的家乡。他的诗歌中所蕴含的对甘南的情感,正是“雪域之思”的体现。
  同时,在他的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对甘南自然界的精彩描绘,如在《余响》中的描写,秋天的落叶、霜重、蚂蚱的鸣叫与杏树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自然和生命的交响曲,甘南的自然界以及其中的动植物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共鸣体。又如诗作《白月光》中描述的甘南的夜晚,宁静而深邃,月光下的小院成了诗人内心的避风港:“还是愿意下点雪/不要太厚/像月色那样薄就好了”。夜晚的月光与雪的意象相互映照,构成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寥的沉思。雪的轻薄为人在心灵上给予一种慰藉,让诗人能在黑夜中看清事物的轮廓,而不至于悲伤沉沦,自然界的现象也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经历的联想。在面对生活的无常,又伴随着现场雪域的氛围,诗人便通过写作将内心这种繁杂多样的情感抒发出来。正是因为他对这些事物有着细致的观察,便有了后面“我刚好能看见黑夜的模样/却不至于满怀悲伤”的雪域之思。也正是因为这种日常写作,通俗易懂的真情写法,仿佛让读者置身于真实的现场,因此,他的诗拥有着浓厚的氛围感,这种朴素而真实的写作方式,让他的诗歌不依赖过多的精湛词汇和语法技艺,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言语表达自身真挚的情感。

  格雷厄姆·霍夫曾谈到诗歌的本质:它既是诗人与自身的对话,也是悬浮于空中的声音,它不顾及任何潜在的说话者或听话者。在黑小白的诗歌中,通常采取这种内省的对话多采取第一人称的视角,如同独白,他经常借助第一人称叙述,例如:“我很少专注地看过日出/那瞬间的光芒万丈,让我无地自容”或是“我听过他在众人中歇斯底里的痛哭/像个无所顾忌的孩子/这让我担心另一个失去老伴儿的老人”。这种使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情感显得更为真挚,使读者更易沉浸于诗人的体验和情感之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与共鸣。
  陈义海在评价臧北的诗时所提及的,用朴素的口语提炼生活的真谛,在黑小白的诗歌中也同样适用。他的文字常展现出用日常纪录的方式提炼生活的真意,寻找那份治愈之“甘露”。譬如在《干净的事物》中,他以对父母深厚情感的抒发为主线,描述甘南质朴而真实的农耕生活。如诗歌中写道“我年迈的双亲,一生都在努力/让土地变得肥沃/长出整洁的庄稼、蔬菜和花草”(《干净的事物》节选)。诗中父母对生活的质朴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沉敬意,尽管环境艰苦,仍旧坚守信念,而诗歌中的庄稼、花草不仅是生计的一部分,更是甘南人坚韧、勤劳精神的象征,可见其诗作中对甘南人日常生活的深刻描绘。

  黑小白的诗作大多抒发悲伤基调,与其在甘南这片雪域长大的经历密不可分。一个人孤独地观雪、目睹大雪的消融,内心也像甘南的那一片片雪花一样四处飘散。我在阅读黑小白的诗句时,屡屡悲伤,倍感哀愁。可能是悲伤最容易共情万物,因为每个人都曾拥有过悲伤,我们的悲伤大都相同,但悲伤的境遇又大不相同。在困境中,诗人的情感观既积极又无奈。如诗中所写:“这样的我,仿佛才能继续生活/像落日积攒了勇气,重新普照万物”(《落日》片段)表面上是诗人对日出的光辉一笔带过,实则却专注于描绘落日的静谧与沉思。在那缓缓沉沦的夕阳中,我们见证了时间对人生抑或对万物的无情拉扯,这情境唤起了诗人对日落西山的悲壮情感。
  而关于悲伤的叙述,在《隐秘时刻》中,诗人又探讨了一种悲欢离合的生命温度,描写在甘南日常生活中,两位失去伴侣的老人,描摹了死亡、悲伤以及面对失去时的情感表达。又例如:
  再过些日子,等青草和地里的庄稼一样高
  我就看不到你了
  但我能看见,草丛中
  刚好容下一个人脚步的小路
  从门口,一直通向你
  《只有一条路不会湮灭(节选)》
  通过小路的意象,他将家的坐标与自身情感紧密相连,在变迁中恒常不灭的不仅是那条小路,也是通往亲人的记忆和心中的牵挂,更是甘南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个符号。黑小白洒脱的写作风格又体现在于他对生活中诗性瞬间的捕捉上,无论是他诗歌中描写的观看落日还是父母在院中播种,亦或是月光下的白色静谧。这些瞬间都从他的诗歌中显现出一种“且行且写”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直面人生的潇洒,能够让读者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到他的那份独一无二。正如伯格森所言:所谓直觉,就是指那些理智的体验它使我们置身于对象的外部,以便于对象中那个独一无二,不可言传的东西相结合。黑小白的诗正是通过这种直觉,结合了甘南雪域赋予其的独特情感,与生活的外在因素相结合。
  总体而言,在黑小白的诗作中,甘南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情感的载体、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沃土。正如他在创作谈时所表露的对写作的态度和对家乡甘南的深情,甘南的景物、人情、变迁以及对事物的敏感,在诗人的笔下交相辉映,铸就了一个饱含深意和感动的诗意世界。想必,对黑小白而言,甘南不仅记录了他的生命历程,更寄托了他的情感,是他诗歌创作道路上永不凋零的雪域之乡。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