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拜学媛 吴海平
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无数怀揣理想的教育工作者,以热忱浇灌着教育沃土。
来自张掖市实验中学的高级英语教师董华,便是其中的杰出教师之一。从教三十二载,深耕杏坛的他,在2024年的盛夏,告别家乡,奔赴甘南,在合作藏族中学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初抵高原,董华便遭遇“下马威”。“刚到这儿,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夜里常因缺氧惊醒,连胃口也跟着变差,常常吃不下饭。”董华回忆道。面对严峻考验,他没有丝毫退缩,他在工作日志中写下:“缺氧不能缺精神,越是艰难越要坚守。”正是这份信念,支撑他迅速适应环境,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作为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师,董华深知肩上责任之重。他白天扎根课堂,晚上钻研教材,结合藏族学生语言特点与认知规律,将多媒体技术与情境教学法深度融合,将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妙趣横生。课堂上,学生们被极具感染力的他深深吸引,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学生旦知草说:“董老师的课特别生动有趣,让我们学习动力十足。”
为深入了解学生,董华将家访列为“必修课”。在一次家访中,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疼不已,破旧的房屋、简陋的设施,他的学生才让草还在昏暗灯光下认真学习。“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个孩子,不能让他失去学习的机会。”董华坚定地说。
董华自掏腰包发起爱心助学活动,他不仅给予学生物质帮扶,还关注他们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培养,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课外拓展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在他的关爱引导下,越来越多学生感受到社会温暖,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让教育薪火相传。”董华主动承担起“传帮带”责任。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积极开展教学讲座与交流活动,分享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讲座中,他结合自身实践,深入浅出讲解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及有效课堂评价等内容,并与当地教师互动,解答教学困惑。“董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极大,他带来的新思想、新方法,为我们教学打开了新视野。”合作藏中的赵宽召老师感慨地说。在董华的努力下,该校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学观念积极转变。
支教期间,董华用青春与热血在西部播撒希望。他克服高海拔和艰苦环境的重重困难,坚守教学一线;通过家访,将关爱送进学生家中;组织爱心助学,为贫困学生点亮梦想;开展教学讲座,为当地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截至目前,他共资助贫困学生12人,资助物资累计11000元左右,他的付出赢得学生和同事的广泛认可。
潜心教育铸师魂,撒播爱心乐奉献。董华的故事,是无数支教教师的缩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报效祖国、建功西部”的誓言,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榜样。他的事迹,将激励更多人投身西部建设,为西部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