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季度对于全年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可喜的是,日前传来好消息,我省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118.7亿元,同比增长6.2%,连续13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呈现高开高走、向上向好、全面进位的积极态势。
甘肃首季经济成绩单上一组组数字,凸显了甘肃产业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首季“开门红”,也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具体“红”在哪里?
“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顾克勇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11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6.6%,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土壤墒情适宜,蔬菜、水果产量较快增长;畜牧业拉动有力,牛羊家禽出栏量快速增加,牛奶产量呈两位数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1022.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1%,是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有色、电力、医药、建材等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形成有力支撑;主要工业产品持续增量扩产,其中,黄金、铅、精炼铜、镍、集成电路产量呈两位数增长,原油产量增速居全国第5位,天然气产量增速达89.3%,居全国第1位。
第三产业增加值1896.9亿元,增长5.2%。服务业运行回升向好,信息传输、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增加值呈两位数增长。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接待游客和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1.7%和16.5%。
成绩来之不易,在这一份亮丽的陇原答卷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中央在甘单位、在甘央企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
实践证明,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是抓好经济工作的关键之举。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省委、省政府早谋划、早安排、早上手,建立“1+9”的贯彻落实工作体系,调研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确定“七地一屏一通道”的工作抓手,使各项工作压茬推进、齐头并进。
开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部署,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四强”行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跑好开年“第一棒”,打好开年第一仗,确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着力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甘肃省加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
我省坚持推进链群发展强产业,深入开展强工业行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组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等行动,重点产业链焕新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一季度,金川集团主要产品产量全面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933亿元,营业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加286亿元,利税总额达45.6亿元,迎来首季“开门红”。金川集团各单位利用高品质产品和高效能生产线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永昌铜业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二期)640个电解槽全面投产,金川集团镍盐公司28万吨/年硫酸镍项目实现全系统稳定运行。在新兴产业领域,金川集团大力开发高温耐蚀、医用合金等关键战略材料;面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布局铜板带、高铁铜基母料等高端材料产业,1万吨/年高端装备用镍基合金先进材料生产线、2000吨/年镍基特种合金焊材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一季度,兰州石化累计加工原油225万吨,生产成品油152.3万吨,生产乙烯40.9万吨、同比增产1.7万吨,生产合成树脂52.2万吨、合成橡胶5.8万吨,新材料产量17.1万吨、同比增长9.3%,11万吨/年聚丙烯、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茂金属运行周期创历史最高水平,开局跑出“加速度”,经营凸显“真成色”。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