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岗位,一面旗帜;一份坚守,一份力量。在甘南,有这样一群奋斗者:他们以开拓创新的锐气勇攀高峰,用迎难而上的韧劲破局开路,凭躬耕不辍的坚守服务人民,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
即日起,本报推出“劳动者风采”专栏,展现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中的卓越风采,讲述平凡岗位上的动人故事,感受奋进力量,传承劳模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汇聚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的力量。敬请关注。
◎记 者 成 回 田晓龙
通讯员 李浩星
在迭山深处的达拉乡亚拉村,一位普通农家妇女用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了一曲跨越血缘的大爱之歌。她是村民口中的“好妹妹”,是孤寡老人眼里的“亲闺女”,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巾帼旗手”。她,就是甘南州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妹妹。
2016年,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雪域高原时,妹妹抓住政策机遇,报名参加乡党委政府组织的烹饪、拖拉机驾驶、种植养殖技能培训,成为全村第一个会开拖拉机的妇女。凭着这股闯劲,她带头钻研中藏药材种植技术,2013年在陡坡地上试种10亩大黄,三年间,她将药材亩产提升40%,率先实现脱贫。同时带领全体村民种植黄芪和当归125亩,带动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如今,她的产业版图更延伸至畜牧领域,30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和奶牛见证着这位高原女儿持续奋进的足迹。
这位藏族妇女的劳模本色,不仅镌刻在产业发展的丰碑上,更流淌在为父老乡亲服务的点滴中。2005年,18岁的妹妹发现同村孤寡老人阿甘因先天智障无人照料,每日饥饱不定。她不顾家境贫寒,坚持将老人接回家中。
2008年丈夫意外离世,留下两个幼子和年迈的老人。妹妹凌晨耕作、深夜持家,总将热饭先端给老人孩子。经她悉心调理饮食、帮助戒酒,老人健康状况显著改善,清醒时甚至能协助干点农活。老人在2018年去世前某一日,突然紧握她的手哽咽道谢,让妹妹泪如雨下。
2007年,妹妹途经同村智障母女克木牙、阿达家门口时,看见屋里全是烟,进屋后发现想要做饭的母女俩竟将火生在炉外。妹妹见状立即上前扑灭了火,从此以后,十一年如一日担起照料重任,手把手教生存技能,帮建新房改善生活,直至2017年克木牙离世后,仍继续照顾其女阿达至2024年去世。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