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海平
通讯员 乔文广 申正平
眼下正值木耳栽培的黄金时节。
走进卓尼木耳镇的大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将木耳菌棒整齐挂袋,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丰收的期待。
大棚内的立体栽培模式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这里产出的木耳品质上乘——菌肉鲜嫩肥厚,耳片乌黑发亮,边缘自然卷曲,轻轻一捏弹性十足,口感更是远超普通木耳。这种科学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让木耳产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我们目前有秋古、纳尼两个种植基地,共123座大棚,其中70座棚种植滑子菇,53座棚种植黑木耳。滑子菇已全部完成开孔,进入出菇期;黑木耳吊袋工作也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催菇阶段,一切进展顺利。”卓尼菌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何文龙介绍。
在秋古木耳种植基地,县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正手持菌袋,为村民耐心讲解木耳挂袋、养菌、打孔等关键技术要点。自菌棒进棚起,县农技站便成立“技术服务团队”,围绕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为种植户提供“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科学规范。
木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菌棒挂棒、日常管理、木耳采摘等工作,实现了顾家与增收“两不误”。
“我在基地干了四年,每天工资120元,一年能工作160到170天。”村民卢万花笑着说。
从菌棒挂袋到木耳丰收,从技术指导到就业增收,卓尼县的“小木耳”正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金色产业”。未来,这片土地上的木耳产业将持续发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