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字报
2025年05月16日

容易被误食的毒野菜

03版  2025年05月16日   来源:

  ◎ 王淑颖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户外挖野菜、采野果。每年这时候,都是误食“野味”中毒的高发季节,因为很多天然的野味暗藏风险。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文,有市民与朋友爬山时,误把路边散落的有毒油桐子当作核桃吃下,不到半小时,一行人便相继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医。油桐子果实形如核桃,最大的区别在于果仁不一样:核桃只有1个果仁,且有明显纹路;油桐子则有3~4个果仁,且表面没有纹路。油桐子含有桐酸及有毒皂素等物质,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误食后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摄入过多会有肾脏、肝脏损害,出现出汗、血便、全身无力、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春季植物进入生长期,误采误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渐增多。中毒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等,如果烹饪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会引起中毒;二是有些有毒植物与野菜、野果的外观相似,误采误食后引起中毒。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曾发文提醒,很多有毒植物跟大家喜爱的野菜长得很像,非常容易被误食,引发中毒。

  水芹和毒芹。水芹又称野芹菜、水芹菜,嫩茎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毒芹又名白头翁、毒人参,误食会出现抽搐、麻痹、痉挛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每年都有误食毒芹中毒的报道。

  白花和白杜鹃。白花又名玉荷花、山荷花,深受云南、四川居民喜爱。白杜鹃又名大白花、白花菜,含有毒素,中毒严重时可致死。白杜鹃经过充分漂洗煮沸除毒后可少量食用,但常因被误食或处理不当引发中毒。

  金银花和钩吻。金银花指的是忍冬花蕾,得名于忍冬花在初开逐渐由白色转为黄色的特点。钩吻俗称断肠草,全株剧毒,误食可引起中毒,严重的可致死。

  血皮菜和菊三七。血皮菜又名红凤菜,菊科菊三七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深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人喜爱。不过,血皮菜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有一定的肝毒性,不宜长期大量食用。菊三七俗称化儿草,与血皮菜同属菊三七属,误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有的还会头晕。仅2022年,贵州就报道了20多起误将菊三七当作血皮菜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

  许多植物单从外观上可能难以辨别毒性,因此,预防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要随意采摘不熟悉或不认识的野花、野菜、野果食用。如果不幸误食了有毒植物并出现不适,比如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和腹泻等,应停止食用,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寻求专业急救治疗。

手机扫描打开本篇文章